她是越剧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大青衣,红遍大江南北,
她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恃宠而骄的三姨太,
她是《孝庄秘史》里心胸狭窄的海兰珠,
她是《大宅门》中性格乖戾的杨九红,
戏里的她泼辣刁蛮,戏外的她性格温婉,
她儿时被母亲抛弃,与父亲相依为命,半生凄苦,
后与初恋杨楠相识,一生一世一双人,被宠成了公主。
而她即便红遍全国,也不贪名利,只想和丈夫儿子一起,度过平淡的日子。
她就是何赛飞,一个惊艳了岁月的江南女子。
1963年,何赛飞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
在家中排行老二,家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但是就像大部分的家庭一样,中间的孩子,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
何赛飞在五岁之前就是在这三个孩子之间夹缝生存。
她的父亲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以前在县里的文化部门工作,
母亲本是一个裁缝,靠着给人做衣服赚取微薄的收入,
日子不算富裕,但也不会捉襟见肘。
但是特殊年代里,由于家庭出身问题,何赛飞的一家,被下放到了一个总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渔岛,
从此父亲没了工作,全家人的城镇户口也变成了农村户口。
祸不单行,母亲后来还得了肺结核,
为了给母亲看病,甚至变卖了房子和心爱的乐器,
没干过农活的父亲,还拖着羸弱的身子去上山采石,下海捕虾,
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把母亲的病治好。
但就此,家里也变得一贫如洗。
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两人开始频繁地吵架,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直到何赛飞五岁那年,这场婚姻终于破碎了。
但是母亲离开时只带走了姐姐和妹妹,把她留给了父亲。
何赛飞后来回忆说,她永远记得那天的照相馆。
那天,母亲一反常态,笑脸盈盈地跟她说,要带她去照相馆拍照,
年幼的她激动不已,以为是要去拍全家福,
到了照相馆后,发现父亲满面愁容地在门口等着,而母亲则带着姐姐妹妹头也不回地走了。
何赛飞立马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一边疯狂地追着母亲,一边嘶声裂肺地哭喊着:“不要走,妈妈,别丢下我!”
父亲一把把她抱了回来,对着她们说了恨恨地一句话:“我就不信养不活我女儿!”
从此,父女两人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也是父亲的爱和陪伴,让她走过了那段沉重的岁月。
后来长大后,她去找过一次母亲,原以为内心会波涛汹涌,
为了克制自己的心情,她站在母亲裁缝铺的门口往里张望迟迟不敢进去,
正在低头裁衣服的母亲,却突然抬头看到了她,
母女两人对视,何赛飞的心里却不再波动,而是异常平静,
她看着母亲,就像一个看似面熟的陌生人。
原来几年母女之情,已经被多年的时光洗刷得消失殆尽了。
此后的多年,直到母亲去世,她也没有主动找过去。
为了挣钱,父亲常常拉着石板车,去山上采石。
沉重的石车,压得瘦弱的父亲抬不起腰。
但是他不放心年幼的女儿自己在家,每次干活都带着她,
山路崎岖,担心她会从车上颠下,就拿个绳子,一头系在她的腰间,
一头系在自己身上,又用石头在她身边围一个圈,这才放心地上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赛飞更是懂事。
六岁的时候,她心疼父亲每天风吹日晒,回来饿的饥肠辘辘却没有吃的,
就开始踩着板凳,够着锅台烧水做饭。
院子后面有一口井,她就从那里打水洗衣服,
冬天寒风呼啸,小手总是冻得又红又肿,洗不动了就索性脱下鞋用脚踩。
看到小小的女儿这么懂事,父亲却心酸不已,心揪得生疼。
父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但是沉重的生活,常常让他疲惫不堪,
唯一让他感到惬意的,就是在破旧斑驳的庭院里,吹着晚风,吹着丝竹,拨弄着琴弦,小小的何赛飞就在旁边托着下巴安静地听着,
父亲见她感兴趣,还会教给她一些乐谱,这也是她文艺的启蒙。
长到16岁时,下乡放电影的团队来到这个小渔岛,放映了越剧电影《碧玉簪》、《红楼梦》,
何赛飞看得非常入迷,直到电影放完以后才回去。
后来的几天,她的脑子里一直在回放电影的片段,干活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唱几句。
父亲看她非常有唱戏的天分,便掏出多年的积蓄,给她找了村里一位会唱越剧的纺纱工。
1982年,浙江岱山越剧团来岛上招聘学员,
何赛飞觉得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于是前去报名。
她以一出《祥林嫂》,成功地被越剧团录取,同时也解决了城镇户口问题,
后来在舟山地区和浙江省越剧团汇演时,还争气地拿到了学员奖。
何赛飞在戏剧上很有天赋,悟性也很高,
再加上她端庄艳丽的外表,仅仅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出演大女主的机会,在岱山崭露头角。
实际上,在学戏的这条路上,她付出了多少的汗与泪,即使后来成名了也从未提过,只是凭借着一腔热爱,不懈的坚持着。
而越剧也给何赛飞带来了一个亲人——妹妹夏赛丽。
一次偶然间,何赛飞在和正在上中学的夏赛丽相遇,当父亲告诉他们两人是亲姐妹后,两个人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
特别是脾气倔强的妹妹直接生气地跑开了。
诚然,十四年未相见,分别之时夏赛丽还是一个婴儿,
自然是对何赛飞没有印象。
但是后来得知姐姐在越剧团,从小也是个越剧迷的夏赛丽主动打电话联系了她,希望能跟着姐姐学艺。
从小只有父亲陪伴的何赛飞也渴望自己多一个家人,于是欣然同意,并开始了对妹妹的悉心教导。
为了让妹妹顺利考上越剧团,何赛飞对她的训练要求非常严厉,
绑沙袋顶水碗,样样都没少,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
好在妹妹也是一个有信念的人,在她的坚持下,最终顺利考上了舟山越剧艺训班。
两姐妹成为同行后,多次得奖,在越剧团成了一段佳话。
1983年,姐妹两人合作表演《送花楼会》,在台上一个唱小生一个唱花旦,
从一开始的难为情忍不住笑场,到后来的默契十足,舞台完成度极高,
两人的感情也随着一次次的演出而越来越深,打破了因长久分别而造成的隔阂。
后来两姐妹被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选中,站到了更大的舞台上。
至此,何赛飞开始了她辉煌的从艺之路。
1984年,因主演的越剧《五女拜寿》,一举拿下了小百花奖优秀戏曲片女主奖,开始在戏曲界崭露头角。
两年后,谢铁骊导演开拍电影《红楼梦》,这个电影招入了越剧、京剧、吕剧等不同剧种的演员,何赛飞便是其中之一,
在其中饰演“妙玉”,而这也是她真正走上银幕的开始,也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一边唱戏一边拍戏的演艺生涯。
在这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何赛飞最感谢的,是她的丈夫杨楠的默默支持。
他们相遇的故事,也像戏剧那样婉转动听。
3.有一天,何赛飞受团里的黄老师邀请,来到了老师的宿舍,
在那里,何赛飞第一次见到了黄老师的全家福。
从小家庭破碎的她,对全家福有一种执念,于是她拿起那个照片看了好久,
照片上有黄老师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样貌端正,
然后她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当这家的儿媳妇,但是哪一个就不确定了。”
一语成谶,后来她和黄老师的儿子杨楠的相遇,似乎也是命中注定。
两人第一次相遇,却是杨楠先动的情。
那天,杨楠来到剧团找母亲有事,而何赛飞正在和一群女孩子在院子里的水池边洗衣服,
一边洗一边叽叽喳喳,说说笑笑,洋溢着青春的美好。
杨楠被这一幕吸引了,尤其是何赛飞笑魇如花的那张脸,让他迟迟无法挪开眼,望着就出了神。
旁边的一个女孩子发现了以后,就拍了拍何赛飞说:“哎,快看,那就是黄老师的儿子。”
她抬眼看了看,第一感觉就是朴实,不难看,长得也挺端正的。
那时她还不知,这一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说两人之间的最大助攻,就是杨楠的母亲黄老师了。
黄老师每次逢年过节就会叫上那些女孩子,去他们家里包饺子吃饭,
如此经常与杨楠碰面,
每次见到,就会三言两语地聊几句,渐渐地开始熟络起来。
每次见面,杨楠就会对这个清秀可人的姑娘情义更深一些,
但是何赛飞是比较传统的人,杨楠也是她的初恋,
因此她一直没有确定关系。
杨楠不知道怎么才能表示自己的真心,于是用了最传统的方式,给她写了很多封情书。
其中让何赛飞心动那句话,至今她还印象深刻:
“我爱大海,更爱海的女儿。”
这句话直接让何赛飞沦陷在他的爱意之中,
字里行间,她能感受到这个男孩子的真诚。
两人在一起后,就像所有陷入热恋中的小情侣一样,恨不得每天都见到对方,
之前有事才会来团里的杨楠,
现在三天两头就能看到他来团里,一脸宠溺地看着正在排练的何赛飞的样子,
每次来还会带上各种他淘来的小玩意,带上女友最爱吃的点心,
有时候何赛飞排练的久了,杨楠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但是还是耐心地站在角落看着她。
排练完的何赛飞就像一只小兔子一样,朝他飞奔过去,投进他的怀里,
那是除了父亲以外,给她最大安全感的男人。
而那段时间的何赛飞,觉得自己就像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吃了二十年的苦,这个坚强的姑娘终于有人疼了。
但上天在这时给她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父亲被查出了肺癌。
听到这个消息的何赛飞觉得自己头顶的天都塌了,
父亲为了她不再娶妻,为了她一生劳苦,未曾享过清福,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
还没有等到女儿出息的那天,父亲却倒下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在这一刻,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看着躺在病床上虚弱又瘦小的父亲,何赛飞哭的撕心裂肺,
上一次这么心痛,还是母亲抛弃自己的那天。
杨楠看到心爱的女友那么伤心,心疼不已,紧紧地抱住了她。
他陪着何赛飞在医院寸步不离地照顾她的父亲,跑前跑后,打理着一切。
何父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是宽慰,女儿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这样自己也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那时杨楠的工作也非常忙,经常被催着回去,实在没办法了他就白天回去了一趟,晚上又赶回了医院。
待他回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何赛飞因为太累趴在病床边睡着了,
看着女友憔悴的面孔,他眼里满是心疼,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于是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杨楠轻轻地告诉她:“我这辈子都不会松开你的手。”
何赛飞醒来看到眼前的一幕,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
这个男人给了她莫大的温暖和能量,这辈子除了父亲,没有人像杨楠这样对她了。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认定了杨楠。
没过多久,父亲就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知道自己的女儿有了好的归宿,走的那天脸上还带着欣慰的笑。
1988年,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不像很多明星的华丽的婚礼,他们没有浪漫的求婚,
没有婚礼,没有房子,甚至连婚纱照都是影楼送的。
但是在何赛飞的心里,那天的浪漫是再盛大的婚礼也比不上的。
婚后,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杨楠同意不生孩子,而且在背后尽心尽力地支持她。
而何赛飞的事业,也从此一路高歌猛进。
1989年,张艺谋导演筹拍《大红灯笼高高挂》,
剧中的三姨太“梅珊”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个角色除了要面容娇艳,气质到位,还要懂唱戏。
后来何赛飞试戏时,还未开口,那一颦一笑已经足够妩媚动人,
于是张艺谋立马就拍板认定让她来出演这个角色。
因为“梅珊”这个角色是京剧戏班的名旦,为了更贴近角色,
何赛飞特意拜师学习京剧,戏剧之间本是相通,
在数月的学艺之下,她已经可以轻松演绎一些经典的京剧剧目了。
张艺谋的眼光没有错,在这部戏里,何赛飞的演绎惊艳了四座,
穿上凤冠霞衣,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宛转悠扬,在这深宅大院里久久回荡,
即使与巩俐这样的影后站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凭借这个电影,何赛飞一夜爆红,声名鹊起,各种片约纷至沓来。
她先后出演了《红粉》、《风月》、《敌后武工队》等多部影视剧,
并且凭借《敌后武工队》,斩获了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在《大宅门》、《孝庄秘史》等影视剧中多次扮演姨太太,
还被称为“姨太太专业户”。
拍戏时的何赛飞看似如鱼得水,实际上吃了不少苦头,
在拍摄《大宅门》时,因为入戏太深,她为了“杨九红”这个角色,
身心俱疲,逐渐消瘦,
在《孝庄秘史》里,为了“海兰珠”,她直接生倒在地,摔得坐骨神经受伤,几个月都没办法正常行走,
拍摄《花木兰》时,还被马重重地甩了出去,掉进了一米多深的弹坑里,导脊椎裂伤。
这一切,丈夫杨楠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一有空就陪着何赛飞在剧组,为她洗衣煲汤做饭,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何赛飞也感动丈夫多年的不离不弃,
为了自己的事业,杨楠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并且背负着催生的压力。
于是何赛飞跟丈夫商量打算要个孩子,自己事业已经稳定,
想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
这让丈夫激动不已,他甚至准备辞掉了工作,打算以后在家专心带娃。
1998年,他们如愿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因为那年是虎年,所以给儿子取了一个昵称“虎娃”,
从此升级为幸福的三口之家。
5.如今何赛飞和丈夫已经相爱四十余年,当年的小虎娃也已长大,
他们的爱意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冲淡,反而像老酒一样,愈加醇厚,
这样的爱情着实令人动容。
在爱的包围下,已经58岁的何赛飞至今依然面容姣好,神采奕奕,
但是现在的她很少再拍影视剧,除了宣传越剧以外,就是陪着家人。
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有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然后优雅淡然地老去,
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了吧。
越剧何赛飞电影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