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兰心大剧院是一部不太好懂的电影。如果第一次看就已经捋清了大致脉络和角色,那么就已经超过了60%的观众了(这个数据纯属本人瞎说)。不知道电影在本城几号上映的,反正前天在美团上看到排片很少,我家最近的影院根本不放,我是特意去离单位最近的一家看的17:55那场。60人的vip厅坐了6个人,两对结伴的两个单身的。
为什么特意去看呢?(今年特意看了两部电影,上一部是朱一龙的《峰爆》。)就觉得巩俐已经很久没正经演过女主剧了,杠杠的演技就荒在那儿,挺可惜的,是她的浪费也是观众的浪费。好不容易出来一部,班底也不错,故事类型也貌似烧脑,就值得一观。而且,娄烨的电影,对"人"本身的探讨比较合我的口味。"人",有血有肉才真。之前没看过原著,也不知道原著这回事儿,还是开头蹦出"虹影"时得知的,这个女作家我是知道的。
抛开原著,我自己的部分解读如下。于堇即便她一开始不是,后来也是了,这个"后来"的时间点在她第一段婚姻的结束前后。这个身份在戏中戏里就暗示了,开篇就是"罢工罢工罢工","工会工会工会"。那个年代,合法政府还是果党,这两个词汇几乎赤裸裸的指向gcd,即使不是,也是亲共的左翼,而兰心大剧院还排演左翼话剧,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很激进了。一个知名女演员敢接这样的角色,试问她心里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红色?
有了这个前提后,她最后给了养父假情报就逻辑通顺了。也就不用苛责导演没办法在有限的电影时间内清晰告诉观众原著里一个为美国服务的间谍怎么就能在一周内通过辗转几人之间的人性思考就转变成为祖国着想。于堇是个双面间谍!但她"先"是一个复杂的"人"!于堇和唐呐重逢后第一次见面,唐撩了于两次,第一次,两人的脸近得仿佛一个吻马上呼之欲出,结果被于转身拉开了距离,镜头给了唐一个垂目(看不到眼球的)沮丧的哭丧脸。(窃以为,这个处理方法有点儿狠了,让我想起了"死人"的恐怖,有点让我抽离当时些许暧昧的氛围)。
第二次唐试图打破两人间的疏离,成功了。"疏离"在一个高赞答案里被提及很多。这个用词很准,也有格调。我这个没格调的人会说,两人分开太久,有些生分了,尤其是旧情人,此去经年,那怀抱还在不在?不知道呀。"我一拒绝,他沮丧了,噢,还在。""我一进攻,她躲了。不在了吗?沮丧。我再攻,她接受了,啊好开心"。
女生们学着点儿,要善用拒绝。其实这对儿没太多好说的,他俩最后在没在一起,我观影时都没敢奢望太多,爱情那么多,不是分就是合嘛,而且我当时认为在娄烨的电影里女主最后应该死了才符合悲剧的美感。对这对儿唯一的遗憾是没拍点儿无伤大雅的船戏,其实应该有!提到船戏,他俩没有,她俩却擦了个边儿。
但我怀疑是为了给女二加戏。因为那场戏没有女主的正脸,一个左侧后位和左手的几个撩拨动作,非常有限;而女二却大正面。白玫极其电影语言地仰卧到大床上时,我都方了。我知道将发生什么,就算你不拍给我看!有的回答和评论里还发问是不是蕾丝?自信点!清晨女主凌乱疲惫略显空虚的面孔、事后烟。女二乖顺的矮位倾靠她腿上。都是暗示。在影院里看到这些,不亏是娄烨,虽然他已经很拘着了。
本文版权归大鱼号平台作者素皎说电影所有,已独家发布大鱼号平台,在全网任何平台均没有发布,只在大鱼号平台发布!禁止抄袭、搬运及转载
巩俐兰心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