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字形容张艺谋,那就是:眼光毒辣。
毕竟巩俐是他曾经沧海的一次发现。
当年拍摄《红高粱》,张艺谋一眼看中巩俐,力邀她出演女主。
可原著作者莫言参不透,张艺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女孩,他多次说她不适合。
但成品出来,那股泼辣大胆的劲儿,和那双不服世俗的眼睛,最终还是让他认了“输”:
“我看错了。”
张艺谋成就了巩俐,巩俐让张艺谋的作品更完整,更有灵魂,而他也因此深深爱上她。
只是遗憾的是,他们的感情是一段佳话,但同时也是一生的遗憾。
01世人只知巩俐风光辉煌,却不知年轻时的她,其实是个“笨蛋”。
18岁参加高考落榜,第二年再考,又落榜。
接连两次失败让巩家父母认为,她就不是读书的料,于是纷纷劝其尽早退学。
但是,巩俐本就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
家中拿不出钱,她就自己赚钱,白天在外兼职,晚上挑灯夜读。
幸运的是,她的这份努力被济南军区话剧团导演尹大力发现,他为他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课程。
遗憾的是,这门课程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学了整整一年参加高考,还是落榜了。
倒不是说巩俐没有表演天赋,而是高考作文是她的弱点,每次写都差个一星半点儿。
以至于每一次她都因为这点落榜。
中戏老师爱才心切,不忍心看着人才就这样白白“溜走”,所以向学校申请了特例,希望破格录取一下巩俐。
之后,巩俐踏入中戏大门,和史可、伍宇娟、金莉莉、张炜组成了五朵金花。
再之后,属于“巩俐的时代”的正式开启。
1987年,张艺谋来到中戏为电影《红高粱》选女主时,同时看中了巩俐和史可。
不管是外形还是专业能力两人都不相上下,难抉择时,张艺谋选择投硬币,让上天决定谁来出演九儿。
谁也没想到,这一抛,不但抛出了名垂影史的巩皇,还抛出了两个人长达八年的纠缠。
为了能更好地诠释这个像野草般旺盛生命力的“九儿”,巩俐提前两个月进组,和农民伯伯同吃同住,下地干活。
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在大太阳底下干农活,本来洁白无瑕的皮肤,变得粗糙不堪。
过程很艰难,但好在结局是好的。
凭借这部作品,纯新人的巩俐一夜成名,跻身一跃成为中国顶尖女星,与大名鼎鼎的刘晓庆并驾齐驱。
不同的是,巩俐比刘晓庆幸运,毕竟她是唯一一个全程参与张艺谋长达八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女星。
同张艺谋和巩俐名气一起发生变化的,还有他们之间的感情。
一个是满腹才华的大导演,一个为表演而生的巨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两人都是天作之合。
他们跨越15岁的年龄障碍大胆爱,犹如干柴烈火。
可是他们却忘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根本就是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上对的人。
毕竟,他们的甜蜜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而这个女人就是张艺谋的发妻——肖华。
两人初中相识,经历了青涩的恋爱,又一起相伴走过近十年,在张艺谋最艰难的时候,是肖华不离不弃。
她本以为这样的陪伴换来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不承想,等到的却是一纸休书。
是的,为了不让巩俐遭受道德上的谴责,张艺谋不顾舆论向发妻提出了离婚。
那时,不只大众,就连巩俐都以为爱情可以蔑视一切,以为只要拼上脸面和荣誉,终究能熬出一碗鲜香的浓汤。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熬了八年的汤不但不稠,反而越熬越淡。
02“我再拍几部戏就不拍了,过几年给他生三四个小孩,过自己家的小日子。”
对于两人的以后,巩俐不止一次憧憬。
她渴望婚姻,渴望家庭,渴望为张艺谋生儿育女,但张艺谋却与其的想法恰恰相反。
换句话说,他对巩俐的感情不是大爱,更多的是艺术上的敬仰和尊重。
巩俐以表演弥补了剧本的单薄,让张艺谋的作品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帮助他保持了个人作品的高水准。
在张艺谋看来,他们的结合是强强联手,是惺惺相惜,所以他从始至终都没想过和巩俐步入婚姻殿堂。
所以,当巩俐提出结婚时,他绝情地表示:
“结婚干什么?婚姻不就是一张纸,难道有那张纸,就能够保证百年好合了吗?”
巩俐看中的是一纸婚约吗?显然不是,她想要的只是一份安全感。
在得知张艺谋给不了她这份安全感后,她选择了潇洒转身。
1995年,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张艺谋以一句分手,为八年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分手第二年,这对昔日情人在戛纳电影节同框,记者看着巩俐问道:
“你们还有机会一起合作吗?”
那一刻,巩俐没有控制住情绪,当场红了眼眶。
张艺谋爱过巩俐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是超过。
毕竟张艺谋能发现巩俐的美,毕竟他能拍出别人拍不到的巩俐的美。
比如《活着》中的家珍;
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穿着旗袍的颂莲;
又比如红高粱中的九儿。
这些形象深入人心,无一不在说明着一点:他懂她的美。
只可惜,大多数的男人在面对一个无法掌控的女人的时候,都会本能地选择退缩,退到一个自己觉得安全的区域。
大导演张艺谋,亦是如此。
他欣赏她,但不代表他能拿捏她,所以他退缩了,选择和一个平凡的女人踏入婚姻殿堂。
那一年,她18岁,他握着她的手,深情款款地对她说:
“要不要和我一起组建家庭?”
她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和年长自己三十一岁的张艺谋结婚。
如花的年纪做了全职太太,为其生下三个孩子,深居简出,从不张扬。
有人不理解,觉得她这种行为是浪费青春,而她却说:
“我认定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他。”
张艺谋家庭幸福,巩俐有苦难言。
1996年,巩俐和新加坡的富豪黄和祥步入婚姻殿堂。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结婚,有两种原因:
一方面是她看向四周,觉得女人就应该结婚;另一方面,是黄和祥性情温和,给予了巩俐无条件地爱。
“哪怕我永远走不进你内心世界,哪怕你永远都不接受我,但只要我能让你快乐,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这句话,对一个受过情伤的女人有着致命的吸引。
于是,她嫁了,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婚纱,尽管新郎不是她心中所爱,但既然嫁了就要携手走一生。
那时,所有人都以为巩俐找到了真爱,但在2009年,两人却宣布了离婚。
至于离婚原因,黄和祥给出的解释是:两个人经常聚少离多,爱情已经升华成为了友情。
而巩俐却表示,结婚之后她才明白,婚姻除了诗和梦想之外,还有平凡和琐碎的柴米油盐。
所以,她选择和黄和祥离婚,不再痴迷感情,而是保持理智和清醒。
“爱情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它充其量只是调味剂。”
后来,在一档节目上,杨澜再问婚姻观,巩俐眼含泪水缓缓表示:
“我现在才明白,婚姻真的只是一张纸,曾经有人告诉我,只不过当时我不了解。”
张艺谋当做不婚的借口,巩俐用了整整十三年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比起婚姻,比起温暖,此时的她更需要自我,正如我们所见,离婚后的她更加专注事业。
拍摄《艺伎回忆录》时,每天扔扇子2000多次;拍摄《夺冠》,为了更好诠释郎平,她一边看比赛一边记笔记……
早期的巩俐在电影里永远走不出张艺谋,如今的她已经找回了自己。
当然,专注于事业的同时,她也勇于在感情上“试错”。
03在一次聚会上,巩俐认识了比她大18岁的法国男人——米歇尔·雅尔。
他们一见钟情,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侃侃而谈。
即便米歇尔三婚三离,年过七十,巩俐也丝毫不介意,爱就是爱了,不遮不掩,就像从未受过伤。
对于这段婚姻,巩俐说:
“结婚对我来说没有问题,只要双方都很开心、很愿意。”
米歇尔说:
“她是善良的美好的,能和这样的人共度余生,我很开心很自豪。”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结婚多年没有绯闻,只要出行两人就一定是手牵手。
结语曾经我很遗憾张艺谋和巩俐,觉得两人明明那么相配,却不能相守。
如今的我才明白,原来一些错过,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变成“成全”。
比如嫁给他,她会沦为知名导演的妻子,比如嫁给他,她会在柴米油盐中消耗一生。
庆幸的是她没嫁,所以她依旧是众人口中的影后、巩皇。
张艺谋用放弃,成全了巩俐的碧海蓝天,以至于如今的她已经57岁依旧迷人。
巩俐张艺谋当红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