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发现了,今年的春晚小品十个里有九个夫妻吵架,男人在无甚过错的情况下被女人骂得狗血喷头成了唯一“笑点”,只有沈马组合在特批的照顾下才敢讽刺一下基层,春晚小品已经越来越向电视剧靠拢了。
太现实的题材不能碰,揭露行业的过不了审,涉案类的要由相关部门审查...虽然也有《狂飙》、《三体》这样的好剧,但全国有几万家影视公司,又有几个能拿到这样好的拍摄资源呢?所以就是大多数电视剧里什么也不能谈,最后全成了家长里短、情情爱爱,沙雕古偶满天飞,如今的小品也陷入了这种困境:题材瓶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对文化产品重视吗?所以审查从严?显然不是。
对于某些邻国今天偷我们的端午节,明天偷我们的新年快乐,后天偷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反应是慢了好几拍的,甚至连影响下一代的毒教材,都是流传了十多年才在网友的火眼金睛下发现的,这都说明,过去我们在文化层面的重视程度上是缺席的,正是因为不够重视才有层层限制,一禁了之,这个也能理解,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原则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都要让步,文化肯定要给经济建设让步。
只不过,在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个年代,我们是穷得只剩下文化了,彼时的影视剧、小品尺度之大,在今天看来都显得超越时代。
也是在那个时代,美国对日本的“去雄化”策略取得巨大成功,影响一代人的银幕硬汉基本消失,随后,韩国花美男粉墨登场,一场针对亚裔男性的文化围剿之战,以美国的初期胜利达到战略目的,只不过那时我们还没有下场,虽然说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显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国际形势去调整,当韩流在国内衍生出“小鲜肉”,女权以抨击男性凸显其唯一的生存价值时,我们才意识到敌人已经打进家里来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动画喜羊羊被家长举报,传承中国动画审美、也有教育意义的《中国奇谭》又被“家长”举报...我们是收时候应该反思,我们的文化自信究竟该以怎样一种方式展现,否则就会出现没等敌人出手就自我阉割的尴尬局面,又或者,敌人已经出手了,只不过我们有些人还装作不知道,就像沈腾小品里的不作为,明明看见了,只要不做就没有错,做了,怎么都会被人骂。
可以说,文化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这个时候应该回过头看看一下,精神文明建设有没有跟得上,有没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否则经济建设取得再大成功也有被敌人收割的危险,要拿出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魄力来应对这场关乎国运的文化保卫战,捍卫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但是,不建议屁股决定脑袋,凡事搞一刀切,搞形式主义,抬门槛,戴帽子,喊口号,这些都是消极的举措,不顺应民意,要知道民意是禁不了的,就像2023年灿烂的烟花。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确立核心价值观,树立导向,鼓励创新,大胆假设,积极实战,让民间百花齐发,以时代的选择从中提取精华,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还是解放初期的文艺复兴,都是思想上的解放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一位打压不是良策,绑在文化身上的枷锁,该松一松了。
春晚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