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孙悟空,大家第一反应是“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他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的“美猴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六小龄童与孙悟空这个角色互相成就,融为一体。
但同时他也被这个角色束缚住。
在他眼里,恐怕正直、勇敢、机灵、不畏强权的“美猴王”才是唯一的“正途”,因而极难容下其他人的演绎。
尤其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将孙悟空的形象演绎成“色猴”、“泼猴”,在他看来更是异端。
六小龄童对于“猴”的执念来源于他的父亲六龄童。
没有六龄童,就没有六小龄童,也就没有孙悟空。
父子俩只一个字之差,很多人容易搞混。
今天要说的是"孙悟空"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
2014年1月31日,章宗义病逝,享年90岁。
六龄童弥留之际的时候说:
“我这一生都与猴结缘,生来就是要演孙悟空的,所以等我死后,要给我带上戏服和金箍棒,我还要再去另一个世界‘大闹天宫’呢。”
六龄童的追悼会,上千人送行,儿子六小龄童的昔日好友,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也前来参加追悼会,送老人最后一程。
追悼会上,六小龄童几次哽咽,泣不成声。
他长跪在六龄童身边,父子就此诀别。
六龄童章宗义1924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戏剧世家。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章宗信,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家里有一个人继承就足够了,所以父亲一直不想让章宗义学唱戏。但长期在戏班里面耳濡目染,章宗义深深地喜欢上了唱戏这个行当。
父亲不让学那就自己偷偷学。什么翻跟头、压腿、下腰......这些基本功他偷学得有模有样。有一天,戏班里的海师傅看到章宗义在练功,直接笑了:“好孩子,你是个好苗子,我费心教他们都没人学会,你这个偷学的倒是学会了,好啊,真好!”海师傅乐完了之后,去找他父亲说了这个事。当天晚上父亲章益生就决定也让章宗义学戏,并且由于当时章宗义已经6岁,所以就给他起了艺名叫做“六龄童”。而他的哥哥章宗信是7岁开始学艺,所以就叫做“七龄童”,自那之后兄弟二人就一起开始学习戏曲了。1940年,六龄童16岁,学艺已10年。有一次他在演《狮子楼》时不慎发生意外,造成了粉碎性的骨折,还留下了“倒嗓”的祸根。唱戏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倒嗓,积累了好几年的功底败在了嗓子上......正值绝望之际,六龄童看到了盖叫天演绎的连本《西游记》,在台上那只“猴子”动作天真跳脱、出神入化,把孙悟空演绎的入木三分。
经典影视剧86版《西游记》曾经想要邀请六龄童出演剧中的孙悟空,但是那时候六龄童年事已高,不能再出演。于是,他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章金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六小龄童出演。为了让儿子可以演出猴子的神韵,搜罗了几千张猴子的照片给六小龄童。还要求儿子每天盯着蜡烛练习眼神,一直练到眼睛酸痛难忍。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小龄童果然赶在开拍前练出了一副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就是从那时起,六小龄童算是正式的接下了他父亲“南派猴王”的衣钵。《西游记》开拍后,六龄童跟随剧组一起吃住,时刻指点六小龄童。在片场也结识了饰演唐僧的迟重瑞。
有一段是孙悟空要变成唐僧的模样,所以需要唐僧模仿孙悟空的一举一动,六龄童还亲自下场指导了迟重瑞。即使六龄童已经无法再活灵活现地表演“猴戏”了。但他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猴戏”学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六龄童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追悼会现场,上海绍剧社的戏迷们还特制了一幅挽联,上面写着“南猴王盖世绝唱,绍剧魂千古流芳”六龄童大师虽然逝去,但他的作品以及精神会一直流传。点亮“关注”,希望西游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孙悟空六小龄童追悼会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