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网冲浪的时候我看到一非常美好的画面:男明星的腹肌,胸肌和美好线条。
从评论区看得出来,惊艳到的不止是我,还有大批的网友。评论用性感,安全感,嘶哈嘶哈来形容这位演员杜江的身材!
这线条,这张力,不得不说,演员杜江在电影《惊天救援》中非常吸引人。
演员杜江的自律,也让我再一次的意识到,一个演员的自律是多么的必要:既能更好的塑造角色,也能强身健体,当然对他个人来说也是一次一次地挑战。
在演员杜江以往的角色中,我们更多看到是一种“被隐藏”的帅: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自己锻造和训练上,在《红海行动》中为了达到一名军人的形象,他苦练到体脂只有6%。就是为了在镜头中显露出轻盈但有力形象。
有人说,杜江真的很适合硬汉角色。
但我觉得更准确的说,他在塑造的硬汉是立体丰富的:既有硬汉的强,也有铁汉柔情的细腻。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在《回归》中“升旗仪式”这场重头戏中,杜江将再现时代的高光时刻!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杜江有明显的“吞咽口水”的这个动作。
这是杜江对原型人物朱涛的状态的复刻:因为当时朱涛上火流鼻血,但为了升旗仪式正常进行,朱涛在鼻子里塞了棉球,但随着血量的增大,他只得默默咽下血。
这个小细节被杜江观察到,并有意识的放在自己的表演中。描摹一个人的“形”并不难,但重现一个人的“神”却需要无数细节的叠加,才能有一分的相似,多一分则多一种沉浸。
形与神兼备了,这场戏才会更让观众相信,相信这个人是彼时的升旗手朱涛,而并不是此时正在表演的演员。这才是演员的成功,是对“帅”的隐藏,是杜江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杜江,正在建立起一个更宽广银幕形象:正面,且丰富立体。常说演员需要有“信念感”,这种信念感除了来自于心里的相信,眼里的置景,更来自于身体力行的体会。
正在上映的《惊天救援》,杜江出演了一名消防通信员韩凯。这个角色至少有5个标签:
他是消防通信员,需要率先进入火场,探查情况,是第一个接近险情的人;
他会在救援的火场拿起摄影机,拍下整个救援过程;
他也要在火场里救人;
他对漂亮有才华的女老师有好感,但又很有边界感,没有多说;
他会做好短视频,一上午就30万点赞;
杜江这次一次塑造了一种新的消防员形象韩凯:既有过硬的专业,也懂得新媒体的流量规则,还有需要藏在职业背后的放在心里的淡淡情谊。
总结一下,就是“斜杠青年”:消防员/自媒体博主/健身达人/微微恋爱脑,这样的男孩子谁能不爱,韩凯你是懂得什么是人格魅力的!
这样的斜杠,在镜头后面就是演员杜江不停地努力。要像一个消防员,就要像一个消防员那样过每一天,在训练和救援中度过。导演在采访中就提到过,他对一条素材的评判标准,就是演员在镜头前到底是不是一个消防员。
杜江在采访中也提到,自己每天至少更换两次衣服,因为都是被训练的汗湿了衣服,可想而知这个训练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身体上的改变是成为韩凯的第一步。在情感上的链接,更是需要演员平时对人的观察与感受。
杜江在采访中,就体现出了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当谈到自己对情感的态度时,他说平时不能怕麻烦,生活需要制造惊喜和仪式感,这样在完成以后再回忆起来,不仅仅是得到惊喜的人会感到快乐,付出的人同样也会有很好的感受。
也许你会认为这对演员来说有什么用呢?对于优秀的演员来说,是需要在生活中汲取养分的,一切感受都能成为他的素材。他既能观察到生活需要一次惊喜来激活,也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绪来补充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们在《惊天救援》电影里,看到他把呼吸罩脱下给别人,当他去描述这个“给予他人”的感受时,眼中有泪,嘴角却是轻松的。
不仅是对亲密关系的感受,在对职业和人情感的理解上他更是从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杜江曾在采访中谈到,他一听到消防员讲述他们的故事就会掉眼泪,这种眼泪也会成为他的素材,到底是什么地方让他动容,消防员战士谈起来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状态。这些感受都可以用在他对消防员的塑造上。
既有心理上的体会也有生理上的锻炼,用这样的方式塑造的角色,很快让观众进入情境,跟随着角色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冲入火场,知道消防员们多么的不容易。他们遇到的比我们想象的还复杂,他们要照顾的比我们看到的更重要。
消防员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爱护,值得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