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没过就还是春节,从初十开始,《第二十条》就开始稳稳的站在了日票房第一的位置,元宵节正好是周六,这个周末本片想必会掀起观影高潮。
身边很多已经看过的朋友也已经二刷,或者准备去二刷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即便已经知道结局,看第二遍,还是会被感动。
强劲口碑唤起的强大票房号召力,让《第二十条》成为后春节档的领跑者!
因为议题与法律相关,看之前还以为会枯燥,没想到看了很惊喜,很上头,还想再看一遍。
“二刷也好看”,还是会被一些情节打动。
很多场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很多情节关乎于人性的选择,一进电影院就被人间真实住了!
很多观众直呼“后劲大”,看完之后又思考了很多,对内心冲击大!
和这些观众一样,我今天也去二刷了,妥妥地被二次冲击到了。
01、《第二十条》是懂中国、更是懂电影艺术的!
尤其是片中很多看似隐晦,读懂了又感觉一针见血的表达,让我认定《第二十条》一定会在影史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一段传奇。
比如片中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韩明,挂职的他每天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得如同居委会大妈一样安抚维稳对象,像极了我身边那些在基层工作的二叔三大爷们,看似光鲜亮丽的公职人员身份背后,是焦头烂额和无意义的消耗。
比如王骁饰演的田副检察长,动辄以检察长的名义压制别人的意见,却从没有自己的主张,像极了我们公司里只会“舔”大领导、处处给下级穿小鞋的那个某总监了。
再比如,我们在《第二十条》中看到公安局与检察院关系紧张,如果了解一些司法系统的人会知道,这拍的有多真实。尤其在“正当防卫”条款的应用上,法院和律师一向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公安机关将不该定罪的正当防卫案子移送到了检察院。
看了这些戏份,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赞叹《第二十条》编剧对于中国基层政治生态的深刻理解。
《第二十条》的表达之妙远不止这些,编剧将高叶饰演的案件主负责人设置成韩明的前女友,将陈明昊饰演的刑警队长设置成检察官韩明的大舅子,本来是极为严肃的检察院内部的争斗,检察院与公安局之间的纷争,因为私人关系的存在,变得不那么激烈。
既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成分,又影射了现实中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任谁看了都要夸《第二十条》是懂中国、更是懂电影艺术的!
02、无死角的展现弱者的困境,《第二十条》勾起每个普通人全部的共情
《第二十条》的目标是科普法律知识,于千万种表达方式中,它用了最贴近普通民众的手法,也真正走进了老百姓心里。
昆山反杀案、谢宇案这些案件曾经都是讨论度极高的社会新闻,在《第二十条》中都能看到这些热点案件的影子,并用生活化的手法来展现案件的争议。
相信每个观众都和我一样,看到韩明的儿子因见义勇为而要面临退学处分时,感到憋屈;看到见义勇为的公交车司机反而被判刑后,感到愤怒;看到郝秀萍的丈夫因为自卫而杀了恶霸后反而要面临终身监禁时,感到崩溃。
这也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无死角的展现一个普通人,一个弱者的困境。
03、《第二十条》里的“真人”最动人
除了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第二十条》还有一组充满着欢笑和爱意的家庭。
韩明一家,由雷佳音和马丽组成。他们两个一旦同框就有火花,马丽演的妻子风风火火,一开始知道丈夫挂职的地方还有前女友就各种不放心,各种试探,防火防盗防前任,两个人这一段的台词特别好笑。
初期感觉马丽塑造的这个妻子有点小气,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这个女人不简单:
虽然防着丈夫的初恋,但吕玲玲真的出现在她面前,她很有礼貌而且非常尊重对方的工作,我才明白她之前的表现不过是一种撒娇方式;
虽然总抱怨丈夫不在家不分担家庭责任,但是看到丈夫经手案件的受害者,还是非常用心的帮助对方;
开始得知儿子和校领导孩子打架她主张让孩子道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了解之后支持儿子见义勇为的行为。
她是个好妈妈,是个好妻子,更是个好人、是个真人。
马丽的角色只是个例子,《第二十条》之所以能票房逆袭,赢就赢在真的有好好塑造每一个人,他/她们或许不完美,但都很真实,像你一般像我一样,所以每个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觉得这是为自己而拍的电影,当然要大力推荐!
讲真,我太久没在电影院看这么真实、真挚的电影了,二刷依然感动,也产生了更多感触,所以才会叨叨了这么多。
没看的各位也抓紧了,去电影院感受一下《第二十条》、感受一部真正的好电影的魅力吧!
马丽元宵节电影院第二十条